首页 > 资讯 > > 正文

特稿|警察与少年 全球观天下

2023-05-04 15:24:50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陈梁顺与小黄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嘉兴路派出所的留置室里。

那是今年3月8日凌晨,蹲守盗鞋团伙的民警带回一群小年轻,小黄是其中之一。当天值班的社区民警陈梁顺一眼看到,几个社会青年中,小黄有些不同。“他的眼神很稚嫩,也很清澈。”


【资料图】

陈梁顺与小黄单独聊了聊,惊讶地发现他竟是附近继光中学的高二学生。“人很单纯,就是玩心重了点。人生的关键几步路,我想帮帮他。”

扶一扶,帮一帮。这是一位人民警察对那些被称为问题少年的孩子,最温暖的承诺。

逃夜的少年

凌晨时分被电话惊醒,71岁的陈阿婆听说外孙被关在派出所,全身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

她披了衣服就往派出所跑。孩子还在做笔录,她等在大厅里忍不住哭泣。“好好一个孩子,怎么就这样了。”她想不通,更有一种多年心血被辜负的挫败感。

小黄生下来2个多月,父母就离异了。夫妻俩都不想要孩子,陈阿婆站了出来,说“我来养”。“除了没有十月怀胎,能做的我都做了。”从小到大,陈阿婆每天早起送孩子,晚上接孩子,风雨无阻。孩子大了,晚上回来迟,但无论多晚,她也要等孩子到家才心安。

陈阿婆夫妻俩都是上海人。老伴在宁波工作,她在当地照顾,孩子也在宁波上学。小黄上初二时,有人劝她,回沪考大学机会多点。为了外孙的将来,她咬了咬牙,一个人带孩子回了上海。“孩子考进了继光高中,区重点,我特别骄傲。”

小黄的学习成绩起伏不定,陈阿婆把退休工资都花在给孩子补课上,一个星期近两千元。“我活了70多年,飞机还没坐过。同事朋友退休到处旅游,只有我被这个孩子困住了。”但陈阿婆并不后悔,直到去年,她作了一个至今心塞的决定。

当时小黄说想学柔道,找外婆要钱办卡。陈阿婆拗不过,最终答应了,还花钱给他买了柔道服。没想到,小黄很快在柔道馆结识了社会闲散人员,学会了抽烟,每天回家也越来越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真的看不懂,数学考13分,地理50分,还有好几门缺考。”

这回小黄半夜“出走”,跟着那群人闲逛被带回派出所,更是给了陈阿婆重重一击。她的心冷了。

让陈阿婆意外的是,从那天起,陈梁顺和他的同事成了家里的常客,不到一个月就上门四五回。

“第一次,他敲门说是民警,我魂都吓出来了,以为孩子又出了什么事。”陈阿婆说,后来才知道陈警官是来关心孩子的。陈梁顺告诉老人:“我是警察,但更希望和他做朋友,帮他走正道。”陈梁顺的话,让陈阿婆沉下去的心慢慢浮了上来。“有一种抓住‘救命稻草’的感觉,心里特别暖。”

青春期的孩子,多少都有些逆反。每次登门,小黄都装睡觉,大被蒙头不肯出来。陈梁顺不着急,他耐心地和陈阿婆拉家常,故意讲些小黄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关于那天晚上发生的事,陈梁顺告诉陈阿婆,小黄他们几个半夜在别人小区里闲逛,还拉车门。这个小区发生过楼道里的运动鞋被盗案件,民警当天正好守候伏击,就把他们带回派出所问询。“笔录做下来,小黄应该没有问题。”

又比如,陈梁顺评价小黄“玩心重,自控能力差,但人不坏”,他让老人放心,先让孩子努力考个大专,以后专升本也没问题。

听老人回忆养育孩子的艰辛、讲述孩子成长的快乐……这些话,屋里的小黄虽不吭声,但肯定在听。陈阿婆私下告诉陈梁顺,民警走后,孩子拉着她的手说:“你这么辛苦养我长大,我也会养你到老。”

3月19日,陈梁顺上门时听说第二天是小黄生日,马上说要帮他过生日。陈阿婆以为是句客套话,也没在意。没想到第二天下班后,陈梁顺和同事真的带着蛋糕上门了。那天,小黄终于从屋里走了出来,在大家的祝福声中,吹蜡烛、许愿、切蛋糕……陈梁顺告诉孩子,人生路很长,但关键的就那几步,“未来有一天,你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但先要走好眼前的路”。

那天临别,陈梁顺送给小黄两个钥匙挂件,是一男一女两位警官形象。后来,小黄在朋友圈晒了一张照片,陈梁顺看到那个“男警官”被挂在了钥匙圈上。

伤痕的记忆

陈梁顺与问题少年结缘,始于3年前一通报警电话。

当时,初中生小魏因为沉迷游戏,被父亲“断网”。小魏为此5次绝食抗议,最后一次连续50多个小时不饮不食,父亲无奈报警求助。

那次出警,陈梁顺劝服了孩子,化解了危机。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此后一个多月,他先后上门40多次,与孩子聊心事,说趣事,给他激励,听他倾诉,做他朋友。

奇迹就此发生:一个深陷网瘾、一度想要放弃学业甚至生命的孩子,中考成绩竟火箭般蹿升150多分,考上了名校。这个故事见报后,很多家长来寻求帮助,陈梁顺也逐渐成了“青少年问题专家”。

但随着海量求助蜂拥而至,陈梁顺有些力不从心。好在社区警组的同事在他的影响之下,也开始关注青少年问题。一次窗口接待中,民警卫肖虹用自己“爱的抱抱”化解了一个幼童惧怕警察的心结;一次社区纠纷调解中,民警刘方从成长教育的角度切入,让两个孩子间的打闹没有升级为两个家庭的冲突。

这样志同道合的同伴来之不易。在嘉兴路派出所领导的支持下,陈梁顺和卫肖红、刘方成立了一支社区少年服务队,名叫“警察哥哥姐姐听你说”,专门与问题少年打交道。

今年2月23日晚上,高中生小花给妈妈发短信,扬言要跳楼。起因很简单:“说了多少次了,我理好的东西,你为什么碰?”

陈梁顺和卫肖红上门了解情况。孩子妈妈很健谈,也乐意两位警官和女儿结对。那天卫肖红和小花加微信时,注意到她额上的一道伤疤,还有孩子躲避的眼神。

小花是女孩子,女性间更容易说话。卫肖红有意无意聊起整容话题,说自己是军人转业,认识部队医院的“整形超人”。孩子果然感兴趣。慢慢地,她向卫肖红打开了心扉:5岁时摔跤撞在墙角上,额头上开了一个口子,当时父母没带她到医院缝针,愈合后留下了很明显的疤痕。

小时候没啥,到了青春期,这块疤就成了小花的心病。爱美是女孩的天性,学校里也有人因此取笑她,时间长了,她开始怨恨父母当初的漫不经心,和家人越来越疏离。

卫肖红马上拍了照片,发给部队医院的朋友,很快就有了回音:“问题不大,做个小手术,一周就能恢复。只留1毫米的疤。”

那一天,小花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每个孩子都像一把锁,都有独一无二的钥匙。找到这把钥匙,需要耐心更需要真心。

名校就读,学习成绩班级前五的小徐,无疑是妥妥的“学霸”。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能想到“别人家的孩子”也有令人破防的一面。

陈梁顺从接警的同事那里听到小徐的故事:17岁的孩子,拿着西瓜刀怒指母亲和外婆,只因外婆说了一句“这个小孩就要打,才能管好”。

事后,陈梁顺上门家访,和小徐坐在落地玻璃窗前聊了一下午。“其实不是因为那句话,而是她又提到高一那年我最黑暗的时刻发生的一件事。”小徐没有说具体是什么事,陈梁顺也没有问,但他很担忧,因为他发现这个孩子一直处于极度焦虑之中。“十根手指头上的指甲,都被他咬得坑坑洼洼的。”

更让陈梁顺心疼的是,小徐不是不努力,但母亲总觉得他还能更好,因为只有年级前20名才能保送。

“这也是个单亲家庭,母亲很忙,关心孩子的方式就是帮他报名各种补课班,一个月几万元。”陈梁顺发现,小徐生活中几乎没有同龄朋友,爱好也很奇特:喜欢养蜥蜴等“冷血动物”,喜欢暗黑系的游戏,喜欢钱。

最初听说喜欢钱,陈梁顺很奇怪,后来才知道,小徐喜欢花钱买手办、开盲盒的感觉,因为特别解压。没钱时,他偷了妈妈钱包里的3000多元。

这样的孩子,要走进其内心,很难。当时,陈梁顺灵光一闪,提了一个建议:赚钱,把这笔钱还回去,今后也自己赚钱买盲盒。“你有很多手办,可以在‘闲鱼’上卖掉,再买新的,能卖多少是你的本事,这个过程其实也很酷!”

小徐听进去了。陈梁顺也由此找到了更多和孩子交流的机会。

分内的职责

民警花大量时间去关心“成长的烦恼”,有人觉得这不是警察的本职工作。但陈梁顺有自己的看法:“每个家庭都是社会最小单元,把家庭矛盾化解好,也是为了社会和谐安定,这就是人民警察的职责。”

曾经5次绝食的小魏,上了高中仍不是个省心的孩子。有时和父母吵崩了不肯上学,陈梁顺就骑着助动车去送他。路上陈梁顺也会抱怨:“我自己儿子都没功夫管!”每当这时,小魏总会夸口:“等我工作,你儿子的学费我包了!”

虽然只是嘴上说说,但陈梁顺很欣慰。更让陈梁顺欣慰的是,自己的努力不仅让很多孩子走出了困境,而且让一些家长发生了转变。

小丁是陈梁顺在小魏之后接触的第二个问题少年。当时还在读小学的小丁沉迷手游不听劝阻,和外婆起了争执,一怒之下将手机砸了。

无助的外婆恰巧看到陈梁顺的故事,第二天一早就守在派出所门口。后来,小丁和陈梁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家人的沟通也重回正轨。

今年4月初,小丁母亲陈女士给陈梁顺发来一条喜讯:已经上初三的小丁考入了心仪的学校。“你就是他的指路明灯!”话中饱含着一位母亲的感激之情。

让陈梁顺更惊喜的是,陈女士不但为了孩子学了心理学,还把自己的工作重心也转到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上。陈女士说,是陈梁顺让她正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她也从中了解到全社会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的迫切需求。

基层的探索,引起了上海警方的高度重视。在虹口公安分局党委的支持下,目前全区9个派出所都建立了社区少年服务队。陈梁顺感到特别受鼓舞。在他看来,把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还给家庭只是第一步,能让全社会认识到青少年问题的重要性,引入更多专业力量参与,共同关爱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仪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