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公募基金降费对基金理财影响几何?
题:公募基金降费对基金理财影响几何?
(相关资料图)
作者 吴飞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
近日,证监会启动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业机构合理调降基金费率,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大幕正式拉开。
此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覆盖多方面内容,主要包括: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和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等。另外,监管层还发布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的配套措施,如大力引入中长期资金、支持基金公司拓宽收入来源、降低基金公司运营成本等。改革启动后,多家头部公募如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等率先响应,公告调低旗下部分基金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
降费幅度是否合理?
在中国,此前监管并未明文规定公募基金的管理费上限,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一致的原则,结合产品特点和投资者的需求设置基金管理费率的结构和水平。据中国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披露的数据统计,中国权益类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为1.27%,按照更能体现实际费率水平的资产规模加权方式计算为1.32%。还有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中权益类基金费率达到1.5%的比例为71.27%,费率在1%以上的合计占86.54%,费率小于0.5%的仅有0.52%。1.5%是监管层十多年前对公募基金管理费率上限的窗口指导,目的是防止基金管理人收费过高。此后大部分基金公司均按照这一上限费率收取管理费,1.5%逐渐成为市场惯例。
相比之下,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数据显示,美国主动权益类基金2021年的资产加权平均费率仅为0.68%,中国的主动管理基金费率显著高于美国市场。此次降费后,中国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降至1.2%,托管费降至0.2%。相比美国市场,中国公募基金在降费之后看似仍有继续压缩的空间,但是本次降费更重要的是从监管层面确定了降费的趋势,考虑市场的规模、产品结构、发展阶段等因素,降费第一阶段的幅度还是合理的。
本次降费对基金理财影响几何?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涉及公募基金管理费率、证券交易佣金费率、托管费率、销售环节收费以及费率披露机制,将对公募基金行业在短期、中期和长期产生深远影响。
对基金公司而言,管理费是基金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降费率短期内会直接影响到公司收入。大机构各个部门和环节的降本增效要求可能会大大提升,中小机构的盈利空间或被显著挤压。头部机构在投研环节的优势或将被放大,行业分化也可能进一步加剧。中长期来看,旱涝保收的管理费降低,也将倒逼公募基金公司重新思考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重塑合理的收入结构。此次降费,也许是公募基金在投顾试点之后真正用心思考投顾业务发展的良好契机,实现从产品提供方到服务提供方的转变。
本次降费不仅涉及到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托管费等,后续还将涉及到销售费用的规范,相关托管、结算、销售机构也都将受到影响。随着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的下降,公募基金也必将统筹考虑托管、销售、交易、研究成本,削减券商投研服务购买预算的可能性也极大增加。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链条乃至行业都将随着费率的降低而调整适应。但整体来看,本次降费对明确行业各方主体的预期,促进相关金融机构提升运营能力、服务能力,构建良好的基金行业发展生态而言,长远来说是有利的。
对投资者来说,公募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降低首先是实实在在的成本降低。其次,旱涝保收的收入降低也将促使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竞争力来获得其他收入的机会,例如提升拓展真正的买方投顾业务,提供更加考虑客户获得感的金融服务等。客户将有机会享受到更加差异化、高质量、体验感更好的金融服务。但投资者仍需注意,管理费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选择基金的难度和风险降低。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厘清自己的理财需求,规划好自己的财务目标,再匹配与自己目标相适应的产品远比关注单一产品的费率变化要重要的多。
尽管降费的大幕已经拉开,但也只是第一步,中国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仍在路上。按照监管的改革方案,后续还将有一系列配套措施,如大力引入中长期资金,加强跨部委沟通协调力度,推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推动行业实现“总量提升、结构优化”等。在众多举措下,可以期待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进入更加稳健、多元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 实习生 李雯
标签: